时、刻、更、鼓、点,都是我国古代计时单位。
时:即时辰。古代一昼夜分为12时辰:子时,从夜间11点起算,到凌晨1点。丑时、寅时、卯时、辰时、巳时、午时、未时、申时、西时、戌时、亥时依以此类推。
刻:古代用漏壶计时,一昼夜共100刻,一刻合现在14分24秒,因此“顷刻”指很短的时间。
更: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,从晚上7点开始起更,一更约两小时,三更就是半夜11点至1点。
鼓:古代夜间击鼓报更,所以用鼓作为更的代称。四鼓相当于一时至三时。
点:古人一更又分五点,一点合现在24分钟。三更四点,就是半夜12时36分。
十二时辰小常识子时:夜半十一时至翌晨一时。古时尚有午夜、子夜、夜半、夜分、宵分、未分、未且、未央等别称。
丑时:晨一时至三时,又称鸡鸣。
寅时:三至五时,别称骑旦,平明,平旦。卯时:五时至七时,为古时官器开始办公的时间,故又称点卯。因是时正值朝瞑冉冉东升,故又请之日出。
辰时:七时至九时,别称食时。
已时:九时至十一时。已时又称“隔中”。午时:十一时至十三时,别称日中,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,平蛋、亭午等别称。未时:十三时至十五时。此时太阳赚跌而下,开始偏西,故又调之日侧,日映。
申时:十五时至十七时。别称哺时、日哺。酉时:十七时至十九时。西时又叫日入。戌时:十九时至二十一时,别称黄昏。亥时:二十一时至二十三时,此时正是夜阑人静之夕,故又称人定。亥时又称贪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