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
《桃花源记》译文及注释
东晋太元年间,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。他顺着溪水行船,忘记了路程的远近。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,生长在溪水的两岸,长达几百步,中间没有别的树,花草鲜嫩美丽,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。渔人对此(眼前的景色)感到十分诧异,继续往前行船,想走到林子的尽头。
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,于是便出现一座山,山上有个小洞口,洞里仿佛有点光亮。于是他下了船,从洞口进去了。起初洞口很狭窄,仅容一人通过。又走了几十步,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。(呈现在他眼前的是)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,一排排整齐的房舍。还有肥沃的田地、美丽的池沼,桑树竹林之类的。田间小路交错相通,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。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,男女的穿戴,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。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,自得其乐。
渔人出来以后,找到了他的船,就顺着旧路回去,处处都做了标记。到了郡城,到太守那里去说,报告了这番经历。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,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,终于迷失了方向,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。南阳人刘子骥,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,听到这件事后,高兴地计划前往。但没有实现,不久因病去世了。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。
注释
太元:东晋孝武帝的年号。
武陵:郡名,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。
为业:把……作为职业,以……为生。为,作为。
缘:顺着、沿着。
行:行走这里指划船。
远近:偏义复词,仅指远。
忽逢:忽然遇到。逢,遇见。
夹岸:两岸。
杂:别的,其他的。
鲜美:鲜艳美丽。
落英:落花。一说,初开的花。
缤纷:繁多而纷乱的样子。
异之:以之为异,即对此感到诧异。异,意动用法,形作动,以······为异,对······感到诧异,认为······是奇异的。之,代词,指见到的景象。
复:又,再。
前:名词活用为状语,向前。
欲:想要。
穷:尽,形容词用做动词,这里是“走到······的尽头”的意思。
林尽水源:林尽于水源,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。尽,完,没有了。
便:于是,就。
得:看到。
仿佛:隐隐约约,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。
若:好像。
舍:舍弃,丢弃。这里是“离开”的意思 [3] 。
初:起初,刚开始。
才通人:仅容一人通过。才,副词,只。
行:行走。
豁然开朗: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。然,……的样子。豁然,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;开朗,开阔明亮。
平:平坦。
旷:空阔;宽阔。
屋舍:房屋。
俨(yǎn)然:整齐的样子。
之:这。
属:类。
阡陌交通:田间小路交错相通。阡陌,田间小路,南北走向的叫阡,东西走向的叫陌。交通,交错相通。阡陌,田间小路。
鸡犬相闻:(村落间)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。相闻,可以互相听到。
种作:耕种劳作。
衣着:穿着打扮,穿戴。
悉:全,都。
外人:桃花源以外的世人,下同。
黄发垂髫(tiáo):老人和小孩。黄发,旧说是长寿的象征,用以指老人。垂髫,垂下来的头发,用来指小孩子。髫,小孩垂下的短发。
并:都。
怡然:愉快、高兴的样子。
乃大惊:竟然很惊讶。乃,竟然。大,很,非常。
从来:从……地方来。
具:通“俱”,全,详细。
之:代词,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。
要:通“邀”,邀请。
咸:副词,都,全。
问讯:询问消息,打听消息。
云:说。
先世:祖先。
率:率领。
妻子:指妻室子女,“妻”“子”是两个词。妻:指男子配偶。子:指子女。
邑人:同乡(县)的人。邑,古代区域单位。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九夫为井,四井为邑。”
绝境:与人世隔绝的地方。 绝,绝处。
复:再,又。
焉:兼词,相当于“于之”,“于此”,从这里。
遂:就。
间隔:隔断,隔绝。
世:朝代。
乃:竟,竟然。
无论:不要说,(更)不必说。“无”“论”是两个词,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“无论”。
为:对,向。
具言:详细地说出。
所闻: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。闻,知道,听说。
叹惋:感叹、惋惜。惋,惊讶,惊奇。
余:其余,剩余。
延至:邀请到。延,邀请。至,到。
去:离开。
语:告诉。
不足:不必,不值得。
为:介词,向、对。
既:已经。
便扶向路:就顺着旧的路(回去)。扶:沿着、顺着。向,从前的、旧的。
处处志之:处处都做了标记。志,动词,做标记。处处,到处。
及郡下:到了郡城。及,到达。郡,太守所在地,指武陵郡。
诣(yì):到。特指到尊长那里去。
如此:像这样,指在桃花源的见闻。
寻向所志: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。寻,寻找。 向,先前。 志,名词,标记。
遂:终于。
得:取得,获得,文中是找到的意思。
高尚:品德高尚。
士:人士。
也:表判断。
欣然:高兴的样子。
规: 计划。
未果:没有实现。果,实现。
寻:随即,不久。
终:死亡。
问津:问路,这里是访求、探求的意思。津:渡口。
《桃花源记》的主旨
《桃花源记》的主旨: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世俗现实的的心情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。全文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,展现出一个安宁和乐、自由平等的世外桃源,从而抒发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厌弃。